帶孩子看梵谷展的五個建議


作者:張美蘭  出處:親子天下Web Only




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梵谷展從12月中正式開始!一直到明年三月,你都有機會帶著孩子去親自欣賞大師的作品。為了避免走馬看花,提出幾個實用的小建議,讓你與孩子能看過後能說:「不虛此行!」






 






進入【燃燒的靈魂:梵谷】展場後,你會發現有一面牆,上寫著一句梵谷的話:
「我覺得沒有什麼比愛人是一種真正的藝術。」

愛人是一種藝術,愛孩子是一種藝術,帶孩子好好看一場大師的畫展也是一種藝術。相信有不少父母準備帶孩子去參加這場展覽,除了選擇好時段避免人擠人之外,也該避免只是湊熱鬧的霧裡看花賞畫行程。在記者會看過展覽的詳細狀況後,在此提出幾個親子賞梵谷的小建議:

一、行前準備:
提早告訴孩子梵谷的故事。梵谷的一生,有許多精采的故事,包括他在藝廊當業務、教書、當書店店員及傳教士都失敗、27歲才立志當畫家、一生中只賣出一張油畫….這些故事的背後,卻可以看到一個永不放棄的勇敢生命。這是生命教育的難得典範。
建議出發前,買本梵谷的介紹書籍,高年級的孩子可以讀讀「梵谷傳」,年幼的孩子可以看些關於梵谷的繪本,讓孩子了解梵谷的背景以及畫作,看畫時會有更多體會。

二、不同階段的努力:
這次展覽有大量梵谷早期的素描作品,是個很好的引導,還有各階段梵谷的作品,如海牙時期、努南時期、巴黎時期、聖雷米時期,每一個時期梵谷都有不同的議題與筆觸,這跟他的心境、環境變化有關。從動線的二樓到一樓,許多牆面上都有各階段的繪畫重點,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後,再對畫開始賞析。
欣賞中可以告訴孩子:萬丈高樓從地起,孩子可以看到:不是學院派、刻苦自學繪畫的梵谷,早期的素描也有很多透視錯誤、或頭大身體小的問題,例如:「哺乳中的母與子」、坐著的婦人等。由這些大量的習作中可以看到:所謂天才的背後,其實是無境的毅力與無窮的努力。

三、體驗梵谷的名言:
主辦單位很細心的節錄一些梵谷的名言在許多牆面上,中英對照,例如:「我覺得沒有什麼比愛人更是一種真正的藝術。」、「繪畫是種信仰,不在乎世人的意見是其必須肩負的使命」。

建議帶孩子用尋寶式的心情去尋找這些雋語,體驗梵谷語言背後的意義。

四、看畫不同的角度:
同樣的題材,梵谷會有不同的呈現,在一樓展區您可以帶孩子站在「柏樹與兩個人物」大油畫前,將可以看到他另外兩幅關於柏樹的畫作:「柏樹」素描、及另外一間的「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」。同樣是畫柏樹,三幅畫裏可以看到白天與夜晚的變化、以及不同繪畫材料呈現不同結果的變化。讓孩子可以在比較中,了解到同一題材可以不同呈現的多元性。

五、建議孩子必看畫作:
梵谷臨摹米勒的「晚禱圖」素描,讓孩子知道繪畫大師也是從臨摹開始學習的;梵谷初學油畫「有草帽的靜物」,體驗早期油畫作品的中規中矩程度;「母與子」畫作,了解梵谷對家庭生活渴望卻不可求的故事;「坐在籃子上哀痛的婦人」素描,感受看不到表情但無言的痛苦。「藍色瓶花」,體會巴黎時期梵谷亮麗光影的改變;「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」是很經典的後期作品,與未參展的「星夜」同樣有大漩渦的筆觸。

當然還有遠從日本借來,梵谷最後的油畫「薊花」,可以和巴黎時期的「藍色瓶花」作一個筆觸與用色的對照。

最後,建議帶著一顆開放的心,帶孩子一起走過梵谷各階段的生命之旅,你會發現:原來我們所不了解的梵谷還很多,還有許多值得重新去體驗的地方。


 


引用 : http://parenting.cw.com.tw/web/docDetail.do?docId=2038


 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維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