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
 


雪見地區位屬苗栗縣泰安鄉,範圍包括雪霸國家公園西北側的雪見遊憩區及鄰近部落。

雪見遊憩區海拔高度約在600到2600公尺之間,雨量豐沛、雲霧飄渺。1927年,日本登山家沼井鐵太郎登上大霸尖山,遙望大霸尖山到雪山之間的稜線,感動之餘,在考察紀行中寫道:「這神聖的稜線啊!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,戴上勝利的榮冠,述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」聖稜線的名稱便由此而來。聖稜線包括雪山主峰、雪山北峰、穆特勒布山、巴紗拉雲山、小霸尖山大霸尖山等十餘座山所構成的山稜,是雪霸國家公園內最美的景緻之一,更因為2006年播出的金鐘獎連續劇《聖稜的星光》而知名度大增。早期的泰雅族人稱此地為Buan Para,意思就是「等待狩獵山羌的地方」。


園區內的北坑溪古道,是眺望聖稜線的絕佳路段。每年冬季可見雪山稜線的皚皚白雪,「雪見」因而得名。雪見地區原為北勢群泰雅族的祖居地,歷經多次遷移後,現今分佈在大安溪兩側,分別是天狗、梅園、大安、永安、象鼻、士林、中間及蘇魯等八個部落,分屬梅園、象鼻及士林三個行政村。泰安鄉沿著北坑山、盡尾山及司馬限山分隔成前山及後山,所以當地人習慣將位在後山的三個村合稱為「南三村」,是雪見遊憩區的入口之一。。


南三村位於雪山山脈的山谷間,依傍著河床寬廣的大安溪。因為交通不便,而得以保留純樸自然的鄉村風貌及許多泰雅文化特色。值得旅人放慢腳步、用心體驗,才能深刻感受部落的純樸、寧謐和美麗,這是一個可以體會慢活真諦的地方。




 


雪見遊憩區林相完整,以長尾柯、杏葉石櫟為優勢樹種,森林底層可以見到台灣特有種的棣慕華鳳仙花、黃花鳳仙花,及稀有的苗栗野豇豆。部落附近因受到人為開墾,所以有大面積的桂竹林及果園間雜在次生林中。陡坡峭壁因不易利用,還維持自然風貌,入秋後,可以依序欣賞台灣欒樹的黃花、紅果,及櫸木的黃葉,豐富的色彩渲染了山頭。

遊憩區內動物生態豐富,山羌、水鹿及飛鼠…等,早年泰雅族人稱此地為Buan Para,意思就是「等待狩獵山羌的地方」。森林中枝葉茂密,常常「只聞鳥聲、未見鳥影」,清晨及黃昏是賞鳥最佳的時間,豎耳傾聽各種鳥鳴:如彈指甲聲音的紅胸啄花、宏亮帶有金屬聲「啾啾啾—啾啾」的青背山雀,及婉轉悅耳的各種畫眉。溪澗及潮濕的森林底層還棲息著青蛙及蟾蜍,繁殖季時求偶的鳴叫十分熱鬧。 泰雅族靠山吃山,生活所需皆取材於大自然,擁有代代相傳的民俗智慧,遵循祖先的叮嚀,得以利用豐富的資源創造文化。


 



 


 



 


大約距今三、四百年前,泰雅人最早居住在南投縣仁愛鄉一帶,後來由於人口增加、糧食不足等問題而陸續向東、向北遷移。雪見及南三村屬於北勢群,傳說他們的祖先來自大霸尖山。泰雅族的部落社會由頭目領導,是一個以血緣關係為基礎、共祭、共獵、共負罪責的社會組織,早期以農耕和狩獵維生。在清領、日治時期,與漢人、日本人衝突頻繁,尤其在抗日戰役中,剽悍勇猛的泰雅戰士奮勇抵抗,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血淚史。

受到漢化影響,部落裡已經不容易見到傳統的泰雅生活方式,只剩每年八月舉行的祖靈祭,仍依循傳統儀式進行。侯孝賢曾執導一部SONY「美麗新台灣、精彩再發現」的廣告,就是以泰雅紡織中心為背景故事,記錄族人對文化傳承的用心及決心,令人為之動容。 部落中,偶爾還可以看到紋面耆老,是泰雅文化最珍貴的資產


 



 


一路上聽著解說員說的 [霧社事件 ] ..


望著這片空靈的山林~


彷彿感受到那股熱血的同仇敵愾...


以及泰雅族祖靈的庇佑...




 


霧氣繚繞在山林裡...


格外顯得虛無飄渺 ~~




層層疊疊的山嵐....




 


雪見的 [ 林間咖啡 ] ...


真是格外的享受~~




 


 



 




 


在園區步道內,綿綿細雨...


一路上我們看到了雪見多樣的物種風貌~~~


莫氏樹蛙,就與我們擦身而過...


一點也不怕生,恣意的生活在這片山林中 !!




 





 


下山後,往雪見的方向看過去,已經雲霧繚繞不見蹤影了....





 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維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